AICoding 的一些心得
AI Coding
其实现在用大模型写代码是一个非常流行的事情了,这里分享下使用 codex 和 claude code 写代码的一些心得。
提前熟悉项目 or 做好系统设计
这里其实有一点废话,哪怕是古法编程最开始也是需要对项目或者系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,但是这里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可以把项目先梳理一遍,画出架构图,如果有架构图更好。然后把对项目的理解喂给 Claude Code 或者 GPT ,确认没有问题之后,让它生成一份文档出来,在后续开发上会使用这个文档。
简单举个例子,这是一个镜像同步工具:
1 |
|
我会把我的理解和画出的架构图,整理成一份文档给 claude code ,之后让它解释。
编写 prompt
用大模型写代码,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“怎么说”。一个好的 prompt 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,比如说使用 python 实现一个排序算法,可以这样写:
1 |
|
写好需求文档
就像前面写 Prompt 那样,需求文档其实是给 AI 的“背景知识”。 AI 不知道你在做什么项目、这个功能要放在哪个模块里,所以我们得提前把这些信息喂给它。通常我会在文档里写几句说明,比如功能背景、实现方式、注意事项,再加上一张简单的流程图。有时候哪怕是几句话,也能让 Claude Code 理解得更准确,少走弯路。
使用之前 prompt 中排序的例子来简单写一个需求文档:
1 |
|
flowchart TD
A[开始] --> B[接收输入列表 nums]
B --> C{是否为空}
C -- 是 --> D[返回空列表]
C -- 否 --> E{是否全为整数}
E -- 否 --> F[抛出 ValueError 异常]
E -- 是 --> G[使用 sorted 函数升序排序]
G --> H[返回排序结果]
H --> I[结束]
管理上下文
随着项目代码的增多,大模型有时会“变笨”——它可能:
- 忘记项目结构;
- 误解函数命名或模块职责;
- 生成重复、冲突或风格不一致的代码。
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,可能是上下文没有管理好。此时,之前编写的系统设计文档和需求说明就能派上用场了。你可以把它们当作“上下文约束”,让模型在清晰的语境下继续生成代码,从而保持风格一致,降低“抽风”的概率。此外,在每次完成一个功能、或准备在新窗口开始开发前,都可以让 Claude Code 帮你总结当前对话内容,输出成一个 Markdown 文件(例如 sync_module_summary.md
)。下次重新打开 Claude Code 时,把这份文件作为输入上下文,让它快速恢复对项目的理解。